跳到主要內容區
清華學院     國立清華大學
 

【活動紀錄】厚德書院媒體實戰轉述力系列講座4─如何讓別人的故事變成體驗:盲旅Blind Tour 廖儷雯

如何讓別人的故事變成體驗

講  者:盲旅Blind Tour 廖儷雯     
演講時間:2021年11月04日(四)   
地  點:實齋講堂           

紀  錄:厚德書院院生 24級 潘紫瑄  

什麼是盲旅?

盲旅(Blind Tour )指充滿驚喜未知的旅程 ;一趟沒有行程表,沒有明確地點,也不確定會遇到誰的旅行型態。盲旅不只是旅遊,更是融合文化與故事,讓人可以撇開成見透過旅程重新認識在地人、認識在地的事。盲旅創辦人廖儷雯在短短2小時的演講中分享自己大學時期從海外實習和親身經歷香港反送中運動過程,而開始接待沙發客、後來開創盲旅的故事,也分享盲旅是如何將別人的故事變成體驗。

 

20211104 20211104

 

創辦人廖儷雯:從茫然大學生到愛玩的旅行家

廖儷雯分享自己大學時功課不好,直到升大四的暑假,開始思考大學剩下一年的時間該做什麼,朋友認為她個性古靈精怪建議她走行銷,她卻沒有相關經驗、覺得茫然。想起自己最愛的事情是玩,還因為愛玩從小常被爸媽念。她想,那能不能玩得很有意義?
她說,你現階段在做一些有趣的事,可能會讓你想:「我做這個對以後的工作有幫助嗎?」但創業就是這樣,要是符合你本性、你喜歡的東西,你才能做得下去而且做得長久。
歷經在上海、香港兩次沙發衝浪的經驗,透過被接待獲得不曾想像過與人接觸的經驗。廖儷雯回台後也先斬後奏把家裡一個房間讓出來接待一位美國人,阿嬤最初差點氣到高血壓。後來儷雯想起阿嬤經歷過日治時代,接待了位日本女生、請阿嬤幫忙做翻譯,阿嬤聊得開心,也因此慢慢開始願意支持儷雯用這種方式交朋友。
愛玩的她,後來開始經營盲旅,探索地方故事、與當地人深入互動,讓盲旅成為一種讓一般人藉由旅遊也能認識在地和在地議題、自我成長的媒介。

20211104

 

在上海實習

大三時的她看著別人都在實習,想著自己也應該要做做樣子,但很多海外實習不像台灣是有實習薪水的,反而是要付費去學東西。思考到去歐美花費太高,因此決定用自己打工和過去存下來的錢去上海實習,雖然父母反對,但是想要去玩,所以還是出發了。
除了玩之外,也想親自用自己的認知去判斷。因為她認為從小在她認知中所接收到的是:中國是個不太良善的存在;她曾想過是不是自己受媒體的影響、長輩的影響,不夠客觀,所以很想要親自去看一看。因此在多番考量下,她選擇到一間上海在地人開設的廣告公司實習。後來因為覺得片場不太安全,還有一些其他事情讓這一個多月的經驗不是那麼愉快,在沒有實習費用補貼生活的壓力下,她決定在上海的最後1個月做些別的事情。
她說她最後一個月一度窮到每天只剩4塊人民幣果腹,被網路照片騙去住充滿蟑螂、潮濕,根本不能睡人的青年旅社。但也因此開始去查沙發衝浪的這種寄宿模式。在寄宿了幾個當地人家後,透過沙發衝浪的這種寄宿跟當地人有了很多的接觸和談話,聽了很多新聞上看不到的事情,更在當地人的帶領下,獲得到北韓餐廳用餐等出乎意料的體驗。

 20211104

 

在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親身經歷

當看返送中新聞看到流淚時,她思考自己的反應來自情緒堆疊?還是受到同溫層的影響?那段時間周遭、校內的氛圍也很低迷,又遇到大選要去投票,心裡很害怕台灣成為下個香港,整個人的情緒也變得浮誇。為了釐清自己對香港反送中的情緒乾脆請假買了機票,直接飛去香港一個禮拜。在這七天中透過沙發衝浪,她在20個支持政府或支持反送中的香港人家中投宿,看見港人日常生活的情景,也聽見這場運動中各式不同的聲音。
兩段經驗,讓她在回台後開始接待沙發客,也成為她後來決定開創盲旅的重要動機。

 

盲旅(Blind Tour)

廖儷雯說:「在設計一個行程之前,很多其實是來自於對於生活的感受,你會傾聽、你會疑問,你會想要去認識別人的故事。」盲旅起初以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方式帶著參與者深入在地故事,進行社區、文化小旅行,想兜售的只是新鮮感。
後來才漸漸開始將旅行融入在地議題,和在地人接觸、交流。團隊常會遇到議題、想傳達的事情和商業、娛樂性間難以平衡的問題,但他們始終堅持旅程必須與地人互動,因為只有讓在地人說自己的感受與故事旅程才會變得更深入豐富,因此他們總是尊重在地人的立場、對議題的看法,每一個行程、細節都會跟在地人進行溝通。
盲旅(Blind Tour),旅遊不再只是旅遊,更是融合文化與故事,讓旅遊成為一種讓一般人也可以深入認識一個地方和在地議題的媒介。讓人可以撇開成見,重新一步步透過旅程,認識在地人、認識在地。

 

盲旅案例分享

演講中她介紹盲旅近來製作「條通酒店」和「三峽白色恐怖」兩個案例。
最初製作條通酒店行程,剛進酒店時還會害怕。為配合營業時間,幾乎每個禮拜都去找媽媽桑和小姐們,每次幾乎都聊到凌晨三四點才結束。媽媽桑分享:這裡的人並非都是缺錢的,對於一些人,來上班是能夠逃避暫時家暴的庇護所。與盲旅的合作對於嬤嬤桑而言,則是希望推翻一些對於酒店固有的刻板印象,所以這其實算是一種雙贏合作。很多參與行程的人都是第一次進入酒店,以好玩有趣的心情走入這個地方,用自己的感官重新認識這個地方。在開發三峽行程時,最初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故事題材,是後來意外遇見了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藝術家侄子,才開啟了這趟旅程的設計,讓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故事得以在參與者的重新經歷和感受中重見天日。

20211104

 

給同學的建議:三大轉譯能力

儷雯鼓勵大家多參與公共事務,用自己的雙腳、五官實際去探索感受議題,去了解先自己被誰影響?為何會有這樣的感受和行動?同時分享盲旅將在地議題、故事轉譯成旅行和其他形式的秘訣,建議做為關心公共事務的公民也一定要培養三項關鍵能力──
1. 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忱:盡可能參與公共事務,社會議題還有社團、組織等,會幫助你學習如何權衡、溝通、妥協 ,讓你知道怎麼去處理衝突。
2. 觀察力:多觀察、注意別人沒注意到的事情。做產品要看見別人沒看見的東西,盲旅團隊每天早上也會要大家分享最近看到的事。 例如:有次夥伴分享飛機降落時,窗戶為何要打開?原來是因為以防發生空難,便於救援。
3. 提問的能力:設計問卷是很好的訓練過程。大學生常做問卷調查,但大多都是量化的統計,結果通常也不準確,且難讓人了解事情背後的想法、原因。多累積訪談經驗,懂得提問能讓你拿捏好用字遣詞、提出擊中核心的問題。

 

 

問答時間

Q:沙發衝浪和親歷香港反送中的期間,是怎麼保障自己安全的 ? 
A:我本來個性就比較開朗勇敢。落地香港時,當看到所有通訊軟體都被更新時,比較敏感的話題我就使用區塊練聊天軟體,其它就用Whatsapp,適當的保護自己。去香港理工大學時警察身上都有配槍,是感覺最危險的時候,盡量把自己弄得像觀光客,降低自己帶給別人的威脅感。借宿都盡量找女生,只有其中兩天沒辦法才借宿男生家,一個像朋友,另一個男生有試圖灌醉我,但我蠻會喝的,但最後,當天晚上我還是找了別的地方住,卻住到蟑螂屋,最後只好在路上徘徊到天亮。


Q:怎麼在故事和商業中做取捨?
A:心裡其實會拉扯的,想告訴大家這些故事,又不想用故事賺錢。有人建議過我做公部門的案子,但是我們也不想講別人的故事,後來自己也慢慢可以調適接受。隨著年齡增長,也知道日子還是要過,我們也還在摸索並嘗試接受新的可能。


Q:有沒有什麼議題、行程是沒有成功做出來的? 
A:有,是一個桃園的東南亞移工議題, 但是上架第一天只賣一件。訪談發現 7成的人覺得「為什麼要花錢去認識一個移工的一天?」,覺得好像有點歧視,追問之下,有人分享如果我們去澳洲工作,澳洲人也不會想花錢認識台灣移工的人生。


Q:那這個案子沒做出來,(你們已經有過互動的移工)後來怎麼辦?
A:我們跟媒體合作,接洽商周去進行採訪。

 

Q:盲旅以旅遊行程為主,有受到疫情影響嗎?
A:有2020到現在幾乎是人生黑暗時期, 最初靠文化部紓困補助。後來條通的案子大受支持,認識新的窗口,持續推做別的案子。今年則是承接企業或飯店(解謎、旅行設計)的案子。抓住KnowHow,吸收內容,再把資訊轉譯成大眾可接受的、寓教於樂的內容 ,將地位重新界定是文化產業,不一定只能做旅遊 「資訊」。

 

Q:一套行程製作到上架要耗時多久?
A:3-5個月,所以一年只能開發1-2件新行程。

-----

盲旅已經和厚德書院有過多次合作,筆者自己曾參加過「重審大稻埕」的活動,和幾位書院同學、當天新加入的朋友分頭行走在大稻埕老街,用自己的腳步透過行程的安排引導,一點點打開塵封的歷史故事,也藉由故事,再次思考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當代的時事議題,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驗。小媖老師也建議現場同學懷疑、好奇,不如親身經歷、親身體驗,鼓勵大家可以參加未來厚德書院和盲旅繼續合作舉辦的活動。

這裡也和大家分享,盲旅創辦人廖儷雯本週四12/02晚上在實齋講堂還有一場「讓你成為最強小編」!歡迎大家把握機會參加!
 

20200925 白色三峽 20210423 重審大稻埕 20211125 條通酒店

20200925 白色三峽/20210423 重審大稻埕/20211125 條通酒店

 

 

 

 

瀏覽數: